申論答題險阻多,文章寫作占一半。在近些年來的招警中,大多數同學對于文章的寫作都是比較頭疼的:立意找不準、結構總糾結、開頭沒亮點,論證重復說……使得文章寫作淪為無邏輯的單純堆砌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文章的寫作呢?中公教育為大家總結了四種方法。
一、題干解讀能力
把握文章的立意,需要我們抓住題干關鍵信息,讀懂材料內容,梳理題干核心關鍵詞及其邏輯關系,從而確立文章總分論點。但是要注意,分論點無論選取怎樣的議論角度,都必須將議論的范圍界定在給定的資料范疇內,可適當展開聯想,但是千萬不可脫離資料去節外生枝。
二、材料梳理能力
充分的閱讀材料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尋找總分論點,我們要充分理解申論試卷中的多則材料,將其發揮到極致。首先,材料看成一個整體,全面的理解,不能斷章取義。其次。明確材料的閱讀的重難點,非作文沒用到的材料和出處材料是關乎文章寫作與走向的重要材料;非作文題干作答一定是跟作文的主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;最后,時時刻刻做好批注,便于整體理解。
三、材料轉換能力
文章寫作出于給定資料,恰如其分地將“材料片斷”插入其間,會讓我們的論證更加的豐滿。但在要注意,不宜于大量引用給定資料,不可抱有一絲絲抄襲材料的幻想。
一方面,學會總結概括材料。當材料中出現詳細案例,可以按照主體+處境+做法+結果+啟示的公式進行高度概括;如:“20世紀60年代起,黃大發帶領群眾,歷時30余年,靠著鋤頭、鋼釬、鐵錘和雙手,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,地跨3個村的“生命渠”,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,鄉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‘大發渠’”。我們可以簡單地轉化為“黃大發以實干兌現‘水過不去、拿命來鋪’的誓言”。
四、聯想分析能力
充分的培養自己的聯想能力,尤其是在梳理材料重點關注能夠為我所用的信息,重點關注案例、對策、重要性、比喻詞等內容,并展開充分的現象。如,材料中出現“大考”,那么可聯想到“趕考精神”、“時代是出卷人,我們是答卷人,人民是閱卷人”;再如,出現黃大發時,那么可聯想到黃文秀、李保國、張桂梅、白晶瑩等人,根據其內在聯系或是外部直觀的聯系進行類比即可。
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成就,學有所思方能日進千里,以上內容希望能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