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以載道,文以化人。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,實現人的自由。文化的教育就是情感的引領,認識的提升,為教育的發展奠定更廣闊而堅實的基礎。它是教育人做怎樣的人,怎樣為人的必要條件。更是社會不斷融合,文化不斷傳承的重要條件。
開展紅色教育,傳承家國情懷。在革命戰爭的解放史中革命先輩們奉獻青春韶華,拋頭顱灑熱血,為民族的解放流盡最后一滴血;在改革開放的發展史中改革先驅者嘔心瀝血實踐,忙走訪搞調研,為了國家發展夜以繼日奔走不息;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史中投身基層工作者,舍小家為大家,為了偉大理想獻完青春獻子孫……在剛剛過去的“七一勛章”的頒獎典禮上,以張桂梅為代表的服務先驅們,以愛國為代表的科研先驅們,奮戰在一線,以星星之火點燃遍及神州大地的復興烈火,前赴后繼,點亮漫天星光。以落紅反哺大地,化落葉回饋祖國。紅色精神永不過時,把紅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,真正領悟紅色力量,堅定人生信念。
開展人文教育,樹立積極態度。李白在失意時仍堅信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陸游病重臥床仍關心“家祭無忘告乃翁”……從人文中汲取力量,窺探自己。自信人生二百年,會當擊水三千里。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敢于面對艱難險阻的基礎,是敢于克服困難,奪取勝利的根本保障。只有積極樂觀人生才能發揮自身的光和熱,照亮前行之路;才能積蓄勇氣,勇敢前行,無懼夜色黑涼;才能積極作為,有所成就,實現人生理想。青年興則國興,青年強則國強,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青年人手中,我們終將為自己,為社會拼搏奮斗。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我們應沉下心,不斷提升自己,從文化中汲取力量,用奮斗書寫輝煌,以積極的人生姿態,迎接未來,展現人生。
文化是真正的引路者,知識技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,文化則讓我們真正讀懂自己。我們該走向什么樣的路,我們該成為什么樣的人,與我們的文化接受,文化影響息息相關。用好文化的熏陶,滋潤每一個心靈。